為什麼會生背部暗瘡?詳解背部暗瘡成因、預防方法及中西醫治療比較!
- Girl Beauty Editor
- Feb 2
- 5 min read
Updated: Jun 24
我們常說做人應該著眼未來,但「背後」的問題絕不能忽視!背部的暗瘡不像臉上的那麼容易被發現,一不小心就會在別人眼中變得特別顯眼,而且不易清除。現在就深入了解背部暗瘡的各種誘因,學習解決「背後的問題」,找到有效的護理方法和淡化痘印的妙招,讓你無懼露背,自信展現光滑肌膚!
為什麼會生背部暗瘡?
1. 沐浴露、洗髮用品沖不乾淨引致毛孔堵塞
如果沖涼洗頭不乾淨,沐浴露、洗頭水、護髮素等化學成分有機會殘留在背部,堵塞毛孔,引致粉刺或暗瘡。
2. 汗多令細菌積聚
夏天多汗,或常穿貼身衣物,背部易悶熱,引致汗水積聚,滋生細菌。如果洗澡時沒有多加清潔,背部角質層變厚,暗瘡粉刺就會偷偷跑出來!
3. 忽略浴巾乾淨度
誰都知道,浴室是細菌的溫床,如果浴巾常掛在浴室,每次用後又沒有清理,便容易滋生細菌,日復日用來抹身,背部肌膚自然容易生暗瘡!
4. 甚少替換睡衣、床單
別以為在家夠乾淨,睡衣、床單就不用經常更換。睡覺時人體肌肉容易分秘油脂,不論裸睡或穿睡衣,都會有細菌、塵蟎,背部皮膚狀態自然受影響!
5. 工作壓力大,飲食不調、欠休息
在中、西醫角度,背部生暗瘡都可能與生活作息有關,因為工作壓力大、荷爾蒙分泌失調等會令皮脂分泌過盛。假如背部有毛毛,較易藏污,加上皮脂分泌,可能會更影堵塞毛孔,背部暗瘡就此誕生;中醫則認為背部是陽氣所聚之處,如果壓力過大、飲食失調,有機會導致各經經脈不通,鬱而化熱,引發背部暗瘡。
背部暗瘡不同位置反映什麼問題?
在中醫理論中,不同部位的背部暗瘡反映不同的體質狀況,主要可劃分為三大區域:
肩胛位置的暗瘡:肺部功能失衡
這一區暗瘡通常與肺經有關,可能與外感風寒、咳嗽等症狀相關。壓力大或攝取過多辛辣油膩食物,均會刺激皮脂腺活躍,誘發痘痘生成。
背部中段暗瘡:腸胃濕熱困擾
飲食重口味或油脂過高會使胃腸積聚濕熱,從而表現在背部中段。如果這一區經常冒痘,可考慮調整飲食習慣,減少攝取煎炸食物。
腰背位置的暗瘡:肝腎濕熱上身
這類型暗瘡常見於生活壓力沉重、經常飲酒人士,痘痘多數紅腫並帶疼痛感。除了外敷治療,還需從生活習慣入手作調理。
背部暗瘡的外觀與症狀
紅腫或暗色痘痘要多加留意
背部的暗瘡一般呈紅色腫脹,按壓時會有輕微刺痛感,可能是毛囊受到感染。若痘痘顏色偏暗紅或接近紫色,可能與體內氣滯血瘀有關,中醫多視為壓力型體質所致。
暗瘡出膿需數日時間
多數背部暗瘡初期為封閉型,經過兩三天才會冒膿,之後才會逐漸消退。然而若不改善日常飲食與壓力管理,痘痘可能反覆生長,影響肌膚外觀。
中醫與西醫治療方法比較
中醫多從體內調理入手,以草藥或針灸針對不同證型作治療:
內服療法:如枇杷清肺飲,當中加入枇杷葉、桑白皮、苡仁等,有助清熱解毒、潤肺除濕,特別針對上背痘痘。
藥浴外敷:可用金銀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等煎水清洗患處,有助消炎抗菌。
針灸治療:刺激如肩井、委中等穴位可促進血氣流通,減輕炎症。
西醫方面則多以口服A酸或局部藥膏控制油脂分泌,同時亦會建議使用含水楊酸成分的換膚療程,加快角質代謝、清除堵塞毛孔。
如何預防背部暗瘡?
背部激光脫毛避免毛孔阻塞
若背部毛髮濃密,容易因汗水滯留而滋生細菌。建議透過專業脫毛中心如 HAiRLESS 進行激光脫毛療程,不但能抑制毛髮再生,也有助減低毛孔阻塞與痘痘生成的風險。
洗澡順序有技巧:先洗頭再清潔身體
為避免護髮產品殘留在背部堵塞毛孔,建議調整沖涼順序,先處理頭髮,再沖身清洗,並定期去角質,加強清潔效果。
寢具除蟎保持潔淨環境
每日與皮膚接觸的床褥與床單應經常清洗,更可配合UV消毒機或除蟎機使用,減少細菌與塵蟎積聚,防止痘痘生成。
每日更換睡衣避免二次污染
即使每日洗澡,若重複穿著未清洗的睡衣,仍會令皮膚再次接觸殘留細菌。最好每日替換睡衣,並以高溫水加抗菌劑清洗,確保清潔衛生。
減壓與穩定作息是關鍵
建立良好生活節奏,定時休息與飲食清淡,有助調節荷爾蒙分泌,減少體內熱氣積聚,從根源防止暗瘡形成。
如何去除背部暗瘡印?
使用綠豆粉厚敷去印
綠豆具有清熱功效,將綠豆粉與水混合敷於背部,可溫和去角質,有助淡化痘印。
檸檬加幼鹽美白按摩
檸檬富含維他命C,可抗氧亮白肌膚,加入幼鹽輕柔按摩背部,有助去除死皮並改善暗瘡印色素。
金盞花花水修護保濕
金盞花中的植物成分具舒緩、抗敏及保濕作用,能幫助修復痘印,減輕泛紅與改善膚質。
激光療程快速淡印
如預算充足,可選擇專業激光去印療程,透過高能量光束擊散色素並促進膠原增生,有效改善色素沉澱與粗糙感。
如何挑選合適的背部護理產品?
選用背部護理產品時,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清潔、抗炎及保濕功能為主的配方:
清潔型產品:如含有火山泥成分,具強效吸附油脂能力,可進行深層清潔。
抗炎舒緩型產品:含洋甘菊、茶樹精油或積雪草精華,有助修復肌膚與減輕紅腫。
保濕型產品:蘆薈萃取能滋潤及鎮靜肌膚,幫助鞏固皮膚屏障。
免責聲明:
本文由資料蒐集撰寫。本文刊載的資料及美容療程資訊只供參考,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美容療程建議。本文章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。若你有任何美容療程及美容公司資料及價錢的相關疑問,應諮詢該公司或其他途徑自行確認。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、損害賠償、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,本文章及網站概不負責。
以上所列的產品圖片價錢及所有資料只供參考,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美容產品。有關美容產品之保障權益及條款、不保事項及主要風險詳情。
另外本文章只供參考不能抄襲轉載複製修改作為商業用途,任何抄襲轉載複製修改為商業用途,本文章創作人及網站有權追究保留法律責任。